
6月23日,2021年全省慈善工作年中工作座谈会在宁波举行。省政府原副省长、党组副书记、十一届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陈加元,副会长吴桂英、乐益民、谈月明,执行副会长廖卷清,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国华,杭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陈永良,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云金,温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黄德康及11个市慈善总会及义乌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及秘书长等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本会副会长吴桂英主持,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统战部部长卞吉安到会并致辞。
会上,11个市慈善总会和义乌市慈善总会负责人分别重点交流了今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深入分析了慈善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打算,陈加元会长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上半年各市慈善会按照年初设立的目标,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一些地方还推出了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慈善总会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效果,扩大了社会影响。
一是善款募集,渠道拓展,态势良好
各地高度重视筹款工作。如,宁波市政府办公厅下发2021年“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召开动员大会,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温州市举办“慈善一日捐”启动仪式,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赠,引领社会捐赠的热潮。金华市截止5月底,全市捐款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在捐赠方式上,宁波市跨界联合,与多家单位合作共募,其中将公益诉讼的赔偿金纳入疫情防控的善款;温州市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举办慈善书画拍卖,筹集慈善资金;绍兴市有了首个慈善依托,实现零的突破;湖州市“慈爱储蓄罐”稳步推进;丽水市在城区的商超企业试挂“慈善爱心电商”和“慈善爱心超市”的牌子,让慈善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二是慈善救助,项目创新,有序推进
各市慈善总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聚焦社会热点,强化品牌建设,积极推进慈善救助工作。杭州市积极开展“海岛支老”项目;宁波市星宝“自主生活”项目引起全国关注;温州市举办“云”慈善大宴;嘉兴市凝聚红色慈善力量,开展“红动禾城、暖心助困”项目;金华市策划“八婺善潮,爱善金华”品牌项目,叫响“八婺善潮”品牌;台州市开展的“海正润心家园”项目;义乌市开展“善行孝义”慈善项目征集活动,培育优质公益慈善项目。
三是慈善宣传,形式多样,深入人心
各地以慈善文化为引领,广泛开展慈善知识普及、慈善典型褒扬、慈善氛围营造等工作。宁波市总会与媒体联合推出“2020•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温州市承办了首场“紫藤花开”大型公益活动;湖州市开展慈善文化实践基地百千创建活动,联合嘉兴、台州等地举办“社会治理与现代慈善”学习研讨班;嘉兴市承办省“爱党爱民、向上向善”主题书画展;金华市与电视台合作,播放慈善短视频,扩大慈善影响力;舟山市打造“融宣传”矩阵,实现了慈善宣传在当地主流媒体的全覆盖。
四是队伍建设,有所突破,不断加强
各市慈善总会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打造“五型”组织、培养“五懂”人才为抓手,不断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增强实力。杭州市总会争取有关方面支持,新招聘工作人员5名,秘书处工作力量显著增强;宁波市规范总会义工队伍建设,确保义工品牌项目健康发展;湖州市召开基层慈善基金(机构)建设现场推进会,四级慈善组织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绍兴市推进“四有”基层慈善平台建设,探索多元慈善服务平台建设;舟山市抓宣传、统战、科技等系统慈善分会建设,市本级成立了75家分会,延伸了慈善服务触角。
会议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浙江慈善、浙江慈善总会系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短板。下一步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站位,用总书记的嘱咐标定工作思路
在慈善工作要有三个转变,以适应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一是从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制定后脱贫时代的工作思路、目标、路径和方法,在助老、助幼、助学、助医、助残等领域寻找新课题、开设新项目。聚焦省内26个加快发展县,探索建立慈善领域的“山海协作”机制;聚焦中西部对口帮扶地区,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帮扶水平。二是从救助贫困对象向支持低收入人群增收上转变。当好低收入群众增收路上的“引路人”“勤务兵”,“分门别类”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将工作做到“点”上,“增”到心上。坚持以扶志为先导,以扶业为根本,以扶智为途径,扎实做好技术培训、智力支援、产业帮扶等工作,从就业、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持续不断的帮扶。三是从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向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上转变。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上,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慈善工作的奋斗目标,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慈善人的初心使命,深入开展项目,持续稳定,始终如一,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勇于担当,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一是在激励机制上同频共振,发挥高收入群体和企业的作用。张謇是中国近代慈善第一人,习近平总书记称他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对张謇慈善精神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倡导企业家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强化广大企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个体精英和企业家的中坚作用,细分慈善实体部门,鼓励和支持兴办企业基金会。探索发展慈善信托、家族慈善基金、捐赠人意向基金等新载体新模式。建立慈善的第三方支持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研究、咨询、评估、孵化等服务。二是在数字赋能上同频共振,构建现代慈善发展新业态。提高慈善的便利度、精准度和公信力,各地要早作谋划,积极参与99公益日活动,力争在网络筹款上有新的突破。省总会正积极搭建“全省慈善信息化平台”, 6月底前拿出信息系统建设初步方案;7月份在征求部分市、县总会的基础上形成评审稿;8月份组织专家评审并修改完善定稿;9月起招标建设,争取年底前投入试运行。三是在文化引领上同频共振,营造大众参与、万众行善的新境界。要继续开展慈善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重视慈善文化传播,以慈善文化为先导,推动慈善文化创新,推动慈善文化融入城乡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新时代慈善文化高地。要把善款募集与慈善文化宣传结合起来,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挖掘和激活慈善文化,做好“慈善一日捐”活动。
三、增强素质,用人民至上的情怀涵养能力素质
一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专业型、服务型、诚信型”五型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政治、懂专业、懂实干、懂团结、懂奉献”五懂人才和静心能“思”,提笔能“写”,开口能“讲”,撸袖能“干”的“四能”干部队伍。二要眼睛向外,加强协作。要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加强协同合作,建立“蜂巢式”浙商公益慈善机制,构筑健康有序、多元合作的慈善行业生态和治理格局的“大棋盘”。探索建立慈善救助联合体,扩大慈善事业的“同心圆”和“朋友圈”。三要眼睛向下,织密网络。各地要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慈善分会和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建设,加强对已建立的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的指导和管理,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今年年底的慈善工作会议上,省总会还将命名一批示范慈善分会和示范慈善工作站。

副会长吴桂英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坚持“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传承“三个地”的红色基因,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再谋新篇,不断拓展工作新领域,全力打造“现代大慈善”新格局,以务实精神和扎实举措推动慈善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