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浙江农信慈善基金”造血型扶贫基地第三轮建设和确保“农行关爱儿童之家”项目取得成效,持续推动项目深入开展,省建设厅原厅长、本会副会长谈月明,省人防办原主任、本会副会长李杭,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本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国华于6月2日——4日分别带队赴嘉兴、湖州、杭州、衢州、金华开展项目考评及验收工作。
在考评和验收中,考评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2020年基地和儿童之家的建设运营情况工作汇报,核查相关台账资料,对基地被扶持农户进行满意度抽样调查、对儿童之家受益儿童进行抽样回访调查,对基地和儿童之家的基本建设运营情况、发展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海盐县沈荡镇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是海盐县首个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海盐县沈荡镇慈善分会于2020年获得浙江省首批慈善分会荣誉称号。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形成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辐射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生产,社会效益良好。湖州市南浔区练市年丰湖羊扶贫基地连续三轮被评为造血型扶贫基地,帮助当地养殖户掌握和提升湖羊饲养技术,真正帮助了困难农户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达到项目造血的真正要求,成为南浔区慈善造血型扶贫项目的新样板。
谈月明、李杭副会长对基地持续稳定的进步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用“万好基地好、帮扶模式好、带动农户好、增产增速好、管理服务好、领导重视好”六好点赞海盐县沈荡镇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并建议海盐继续深化项目管理,加大筹集资金力度,创造“海盐经验”。在湖州市南浔区练市年丰湖羊扶贫基地与农户亲切交谈,谈月明、李杭副会长认为该基地项目选得好、效果反响好,基地实实在在为低收入群体做好事,是湖州帮扶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基地发展是好的、带动农户脱贫是实的、农户受益是真的、模式推广是快的、工作指导是到位的。并建议基地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稳固提升基地建设,保持特色优势,要养出规模、养出水平,逐步扩大规模,进一步争取政府帮扶与支持,持续不断为老百姓做实事,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

建德市乾潭镇鑫莱石蛙养殖基地发挥本地优势,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拓展了家禽、鱼类、虫类养殖和茶叶种植等附带产业,为贫困户增加收益。龙游县“天池药谷”基地是以发展中医药产业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劳动致富、创业致富、产业致富,重点打造集中药种植、中医体验、中药文化展示、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项目,基地通过返租倒包的模式,给贫困户发放土地流转金,同时通过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多方面为贫困户增收。金华市云中香榧基地位于海拔650米的山区,第三轮项目除了以往的通过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外,还免费为有意向种植香榧的贫困户提供苗木,整合资源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大幅度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去年金华市扶贫办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为基地改善打造了一条上山的硬化道路。
蔡国华副会长对各基地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对各基地今后发展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希望各基地不仅要发挥像以往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今后也要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基地先富再带动贫困户后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障当地贫困户的切身利益,拓展、辐射更多的受益群体。

平湖市当湖街道凤凰社区关爱儿童之家全面打造集“学习娱乐、成长教育、维权帮困、安全保障、亲情培育、社工联动”为一体的综合关爱服务平湖特色。湖州市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陈板桥村于2020年荣获省慈善联合总会首批示范慈善工作站,其关爱儿童之家紧紧围绕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亲子活动、手工制作、亲子阅读,为家长和儿童提供宣讲、咨询等指导服务。湖州市仁皇山街道垄山村村民委员会关爱儿童之家已成为仁皇山街道家长集体育儿、邻里互助的公共学习空间,并专门为仁皇山街道特殊孩子开设的成长小组,为他们取名为“快乐组合”。
谈月明、李杭副会长对平湖市当湖街道凤凰社区关爱儿童之家的创建在领导重视、场地规划、管理创新、活动丰富、注重实效、效应发挥予以肯定,并建议他们不忘初心、立足活动、继续创新,用特色活动不断推动儿童之家建设。谈月明、李杭副会长验收仁皇山街道垄山村村民委员会关爱儿童之家后给予肯定,儿童之家小而精,各项功能发挥得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活动丰富、管理有序、联系广泛、注重宣传、善于协调,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关心、指导与支持,进一步加强环境布展和安全性。

龙游县小南海小学关爱儿童之家依托学校创建,现有1157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子女118人,占比10%,留守儿童82人,占比7%。学校将儿童之家工作列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设有阅览区、心理辅导区、书法区等区域,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读书知识竞赛、书画比赛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课余生活。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第二小学关爱儿童之家现有391名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占比约55%,儿童之家设有学业辅导区、休闲娱乐区、亲情沟通区、室外活动区等区域,场地布局合理,学校积极联合校外社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构建了家校之间互动、信任的桥梁。
蔡国华副会长对各儿童之家所做的工作表达了肯定和感谢。他强调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关爱儿童之家创建已纳入政府工作,省慈善联合总会的关爱儿童之家多数依托学校创建,关爱儿童之家开展的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拓展,能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带来更多的便利。他对儿童之家今后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儿童之家的建设运营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二是在寒暑假把儿童之家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引入校外志愿服务、社会资源开展更多的服务,并探索推动将区域内依托学校、村(社区)创建的儿童之家打造成一个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联动互补。三是儿童之家的重点服务对象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同时也可向更多的学生开放,让更多学生和谐融入,形成更广的辐射面。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