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省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国华、总会代理秘书长助理魏华、宣传与募捐部副主任雷静等一行赴浙江省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调研。

基地负责人、阿里巴巴商学院裘涵博士向蔡国华一行汇报了相关工作。
裘涵博士介绍,基地自省民政厅和省慈善联合总会授牌以来,一直坚持网络赋能、数据引领、社会向上的行动宗旨,努力探索互联网+公益的创新模式,致力于成为社会创新的策源地。

首先,他介绍了基地重点项目“善行浙里”计划及其成果,并表示未来还会与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合作链接,力图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模式为更多的公益机构赋能。
余杭仓兴街美好街区则是项目赋能中的另一大重点板块,即通过党建引领,链接政府、商铺与百姓多元主体,以12345行动计划为抓手,共建美好街区。其中结合了百姓向善、科技向善、商业向善的元素,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用数字化场景来捕捉爱心商家,并根据大数据推荐来选择消费。

在基地的IP赋能方面,“浙小爱”是主打品牌。“浙小爱”作为浙江省内首个公益IP形象,一直在践行着小的伟大。“浙小爱”致力于链接更多社会资源与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获得破圈关注,助推公益事业,引导商业向善。

“浙小爱”虚拟直播间,是B站首个公益IP虚拟直播间,可以通过盲道知识科普、蜜蜂知识科普、公益自习室等影响更多群体实现破圈、关注公益。

互联网+公益的创新模式,还体现在点滴的日常中,如云上大脑、智能公益新零售柜、云上捐书小程序以及益秀平台等,实现了公益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参观完基地、听取裘博士的工作汇报后,蔡国华表示,互联网+公益的模式是新时代公益发展的方向,也是比较“时髦”比较有前瞻性的课题。基地的成员们要继续努力,推动并加深各行业各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漂亮地完成“善行浙里”合作项目。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来开展工作。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有了新的判断,奋斗目标有了新定位。特别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慈善组织要积极投身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用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切实履行好第三次分配的职责。
二、要着眼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来开展工作。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光靠数量,还要看质量。要立足于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慈善事业新格局。
三、要围绕特殊群体和社会大众的关切来开展工作。特殊群体是慈善组织的主要服务对象、社会大众是慈善组织的力量源泉。要准确了解特殊群体需求什么、社会大众的爱心聚焦在哪里。要围绕这两方面来做慈善,解决特殊群体的现实困难,同时借助互联网这个有效手段来实现大众公益的新格局。

最后,蔡国华希望基地能坚持初心,联动多方,把“善行浙里”项目打造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项目,同时基地能坚守其社会创新策源地的使命,在更新更强中实现公益价值。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