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打造全省性慈善组织高级管理者之间的深度交流平台,“秘书长·叙话”项目首期活动昨日举办,首次将企业“私董会”形式引入浙江的慈善行业。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省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小德出席并任行业观察员,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童志锋担任专家观察员,部分全省性慈善组织代表应邀参加。

活动现场
“秘书长·叙话” 小范围 准聚焦 深探讨 优产出
目标
·打造浙江省慈善领域的“私董会”。为视野一致、身份共鸣、诉求相似的全省性慈善组织高级管理者建立深度交流平台,小范围分享,聚焦诉求,结构式流程,轮流提问,集体建议;
·跨界驱动浙江慈善发展。汇聚慈善界、学术界、政界、商界、媒体界等各行业专家,以跨界智慧帮助解决组织在管理发展中面临的复杂而现实的问题;
·创新浙江省慈善行业发展路径。提供全新的学习、交流和社交模式,形成长效对话机制,创造推动行业建设和人才培育新的成长点,为浙江慈善事业的发展续航添能。
形式
每期活动设特定主题,重点围绕现实问题、工作诉求、行业发展等,设主持人、案主、观察员等角色。每期人数控制在10-16人之间。
首期“秘书长·叙话”
指导单位 浙江省民政厅
主办单位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承办单位 浙江千训爱心慈善基金会
支持单位 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
邀请对象 企业基金会秘书长或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
主 题 企业公益如何平衡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
案 主 吴悦(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问 题 作为一家企业基金会如何实现联合劝募
吴悦阐述了正在执行中的一个教育类项目,她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并非由所在机构单独承担,但实际操作中,她遭遇尴尬境地:因为企业基金会身份、理解惯性等原因,很难找到合作者。
其他与会人员向吴悦提出了许多犀利辛辣的问题,涉及基金会与企业的关系、合作伙伴能收获什么、项目的资助标准和流程是什么、数据归属权和使用权、如何向公众解释企业与捐赠物的关联、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后期维护……
之后与会人员和观察员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给出了建议:
·降低杠杆,放低要求
·调整方案,做好项目第一期的效果评估
·合理处理资金投向
·增加运维费用预算
·由面入点,挖掘成果的搭载功能
·转变价值,呈现绩效,提升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加强后期服务
观察员点评

专家观察员 童志锋(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案例的优势是把握了社会痛点和政策导向:项目前期已取得一定成果,接下来可以尝试用商业化的方式来运营,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展增量,用企业化的思维来推动,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明确项目目标,优化软件资源,考虑人的因素、成果的转化和价值的提升,为教师赋能,丰富项目内涵,带着更大的优势去寻找合作伙伴;项目方向明确,与今年省政府“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紧密相关,站在了利好政策的风口,应趁势而为,精准发力,主动承担,利用海量资源与企业优势实现项目目标。

行业观察员 陈小德
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秘书长·叙话”项目旨在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就关心关注的话题,让慈善组织、企业、高校、媒体等各个社会界别一起参与,小范围内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希冀解决所有问题,只用不懈的努力推动慈善事业的点滴发展,是这个项目的初衷。
近年来,浙江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慈善法制化建设进程加速,《浙江省实施
执行慈善项目光有决心和热情是不够的,需要专业手法与科学导向。案例中的项目范畴过大,参与点缺乏吸引力,很难唤起同伴间的共鸣。社会不缺爱心,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是找准需求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切口要小而专,更能找到合作者。要遵循四个层次——做慈善的情怀,项目化的管理,市场化的手段,互联网的思维,才能保证慈善项目顺利实施。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