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位于东海之滨的三门湾畔,县域面积15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9万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
上善若水,善行千载。在三门,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慈善文化,是这片土地千锤百炼、聚水成海的灵魂所在。三门慈善机构在宋代就已经出现,有珠岙义仓、海游育婴堂、同善堂、亭旁五乡仓厫、叶家庄义阡等,至晚清民国不断完善。清康熙《宁海县志》记载:“西南九十里,宁海邑城乡皆行之,荒废已久,今幸年谷颇登,应遵朱夫子法。”说的是宋淳熙九年(1182年)春,朱熹(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为备荒救灾,在三门(1940年前,三门隶属于宁海)推行社仓建设,注重“善”文化推行的故事。
上善若水,水润万物。传递慈善理念,厚植文化沃土,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慈善故事感动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近年来,三门举全县之力打造全民慈善,弘扬慈善文化、丰富慈善活动,激活“善”的基因。全力构建“大慈善”格局,将慈善服务中心升级为全省首个县级联合帮扶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助共体”改革,有效整合社会力量。通过“创新引进+本土孵化”融合发展,设立助医、助学、善治等专项基金,建立村慈善组织,健全慈善网络。探索“社区+慈善组织+志愿者+儿童”模式,开展“益善学堂”项目,免费为适龄儿童授课,进行善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儿童的慈善理念。
慈善若水,汇聚成海。县慈善总会紧跟时代、贴近需求,自2003年成立以来,募集善款3.96亿元,支出2.51亿元,先后获浙江省慈善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抗癌爱心单位等32项荣誉称号。聚力推进慈善实践,结合三门八大水系、十大乡镇街道,探索“慈善基地+产业基地+致富工坊”建设相融合路径,因地制宜挖掘本地特色产业,设立亭旁镇油橄榄种植、珠岙茶场、云涧村养鸡场等多个造血型助富慈善基地,吸纳困难群众就业。探索慈善信托,打造县慈善总会乡村振兴慈善信托,撬动上千万元资金资助困难群众和公益项目等,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
慈善是生命的源泉,洒向人间都是甘甜。在湫水山下、珠游溪畔,一代又一代三门人依水而居、依善而行,在此生息繁衍,一方水土滋润着蟹乡大地,结出一代又一代人的慈善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