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肠”计“益”
2024年的秋天,当武义县西联乡的雷大伯在村卫生室领到那只小小的粪便采样袋时,他并不知道,这背后是一场覆盖8省24县、13539名家庭“顶梁柱”的早筛行动。浙江锦江公益基金会用科技+慈善的组合拳,把癌症拦截在潜伏期,把“一人患癌、全家返贫”的魔咒,改写成“筛查一人、拯救一家”的温暖现实。
雷大伯:从“无所谓”到“万幸”
雷大伯今年58岁,是西联乡有名的“种菇能手”。家里4口人,老伴和老母亲常年患慢性病,儿子在外地打工,他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村里通知他参加“顶梁柱”肠癌早筛,他第一反应是:“我又没病,凑什么热闹?”
社工耐心解释:这是免费的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无创无痛,还能把肠癌挡在早期。雷大伯半信半疑地采了样。一周后,结果出来了——阳性!乡卫生院立刻启动绿色通道,当天就帮他预约了县第一人民医院的肠镜。
肠镜发现一枚1.5厘米的腺瘤,内镜下切除后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再晚半年就可能癌变。雷大伯术后感慨:“幸亏这袋‘便便’救了我,不然家里的香菇大棚谁来管?”
环卫工老张:城市“马路天使”的健康守护
在兰溪市,老张是一名环卫工人,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清扫街道。2024年10月,他成为首批接受“顶梁柱”早筛的268名环卫工人之一。采样现场,工作人员用方言讲解操作步骤,老张笑着说:“这比扫马路轻松多了!”
一周后,老张的检测结果也是阳性。基金会联合兰溪市人民医院为他开通绿色通道,肠镜确诊为早期腺癌,及时手术后恢复良好。老张术后重返岗位,腰杆挺得更直了:“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小人物’,现在知道,有人在默默守护我们的健康。”
阿克苏的“顶梁柱”: 跨越万里的健康守望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农民艾力江·买买提是家里的“顶梁柱”。2024年6月,锦江公益基金会把“顶梁柱”肠癌早筛项目带到阿克苏,投入50万元,为1000余名像艾力江这样的家庭支柱提供免费肠癌早筛。
艾力江通过采样检测后,结果呈阳性。当地医院通过基金会搭建的“医联体”绿色通道,为他安排了肠镜手术,切除了早期腺瘤。艾力江康复后,特意给基金会打来电话:“谢谢你们,让我能继续照顾家人。你们真的亚克西!”
数据背后的生命温度
“顶梁柱”肠癌早筛项目开展两年来,已惠及全国8省24个县,累计筛查13539名“顶梁柱”,成功检出癌前病变780例,确诊早期癌症36例。根据卫生经济学统计,项目每投入1元就能产生5元的社会经济回报,已累计节省社会医疗支出超1264万元。
除了早筛检测外,项目还为阳性患者提供500元肠镜补贴,为确诊患者提供10000元治疗补贴。对于需要大额救治费用的晚期患者,基金会还与线上大病救助筹款平台建立联动机制,启动二次救助。
这些数字背后,是雷大伯们重获健康,是老张们安心扫街,是艾力江们继续撑起家庭的希望。正如一位受益人所说:“早筛不是冷冰冰的科技,是有人在远处,惦记着你的健康。”
精准防癌,从“肠”计“益”,锦江公益基金会这场用科技与爱心编织的守护行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