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不值一提”,他只有一个背影,但这份温暖的约定,他们从未缺席……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人民网”、“江苏大学”、“中国青年报”、“数字访谈”、“新洲发布”、“济南都市频道”,微博@人民日报,宁波晚报,武汉大学,长江日报,极目新闻,澎湃新闻,扬子晚报,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官网,网友评论等 发布时间:2022-12-21

近日

署名“顺其自然”的捐款

再次如约而至

24年已累计达到1469万

这样的匿名

还有11年资助72名学生的

“两个共产党员”

捐款3年只留下一张背影照的

“心为民”爷爷 

……


“坏事不做,好事不说”

——“顺其自然”


11月25日

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

收到一封挂号信 

装有108张汇款收据 

总计106万元

挂号信的署名是“顺自” 

地址是宁波市百丈路1号 

这个落款地址是不存在的 

这是“顺其自然” 

连续第24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 

今年捐赠的106万元 

是24年来捐款最多的一次 

截至目前 

“顺其自然”捐款累计达1469万元 

信封里的汇款收据共108张 

其中106张每张金额是9999元 

另外两张分别是55元和51元 

总计106万元 

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云金说 

“顺其自然”1999年第一次捐款时 

曾留下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 

“好事不说,坏事不做,顺其自然” 

从那以后 

每年11月底到12月初 

这份温暖的约定从未缺席

“顺其自然”2000年留下的字条 

这位在宁波早已家喻户晓的神秘人 

每次汇款时 

都会从“顺其自然”4个字中 

随机选择2个字作为捐款人姓名 

每张汇款单都不超过1万元 

因为达到1万元需要署上真名 

20多年来

宁波市慈善总会 

一直遵循“顺其自然”的要求 

坚持将善款用于助学、教育方向 

在“顺其自然”的影响下 

宁波出现了越来越多隐名捐款的人



“助力优秀生”

——“两个共产党员”


5月25日 

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收到一笔5万元的捐款 

捐款人的名字无比熟悉 

“两个共产党员” 

在汇款时 

“两个共产党员”特意留言 

“喜迎二十大 助力优秀生”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 

“两个共产党员”再次 

用实际行动表达 

对党对国家对学校对学生的 

满腔赤忱 

记者从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了解到 

这5万元爱心款项 

将用于江苏大学菁英学院人才培养 

2021年5月 

江苏大学党委 

收到一封署名“两个共产党员”的来信 

写信人捐款50万元 

在学校设立“两个共产党员奖学基金” 

用以奖励优秀学生成长成才 

在信中 

捐款人记录下了自己 

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逐渐成长的过程 

同时,捐款人说: 

“现在,我们已经年届耄耋 

除了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外 

已经不能为党和人民贡献更多的力量” 

尽管如此 

“两个共产党员”表示 

“我们将始终牢记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员 

要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为毕生的使命” 

从2011年至2021年 

“两个共产党员”已匿名向学校捐款多笔 

共计25万元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 

他们决定再一次性捐款25万元 

以“两个共产党员奖学基金”的名义 

奖励学校优秀学生 

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为“两个共产党员”点赞 

 

尽管是每日的绵薄之力

日积月累

 

却可成行千里之力

 

——“小菜根”


为使身患重大疾病的南京大学在读学生 

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南京大学在教育发展基金会 

下设立“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 

一位化名“小菜根”的爱心人士 

从2020年5月7日开始 

持续给“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捐款

捐款金额 

从最开始一天5元 

到后来一天7元 

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偶尔可能会遇到捐赠窗口维护 

导致捐款暂停的状况 

但一旦捐款窗口再次开放 

就会收到来自“小菜根”的 

一笔“合计捐款”

“小菜根”的善行 

就像南大精神里所说的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尽管是每日的绵薄之力 

日积月累 

却可成行千里之力 

2005年1月,一位南大在校生被查出患上了胃癌,在他住院期间,同校患上白血病的另一位学生把募捐款中的三万元转赠给他,事情由南大校内社交平台传出,震撼了全校。在南京大学所有工作人员、校友、学生的努力下,南京大学发出倡议:“谁也不愿意希望的火种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熄灭,谁也不愿意看到年轻的学子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自此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 

“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 

设立于2005年

是全国首个“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 

救助基金设立的背后 

是一段感动南大的故事

除了“小菜根” 

在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的捐赠名录中 

还有很多热心的捐赠人 

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小菜根”们点赞 

 

一次性捐款7900万

——“武大生物系匿名老校友”


“今天,生科院一匿名校友 

向母校捐款7800万元 

已全部到账 

用来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 

1月18日 

一则校友匿名捐款的消息 

在武汉大学多个校友群传开了

匿名校友捐款7800万元 

用于人才引进、设立奖学金等 

1月18日 

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收到总额7800万元的捐赠款 

该笔款项为武大老校友匿名捐赠 

用来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笔捐赠款打破了 

武大匿名捐赠的纪录

据了解,今年是武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建院100周年 

这位匿名捐赠的老校友 

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毕业生 

出于感激母校的关爱和培养 

决定把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 

匿名捐赠给母校 

为了向恩师余先觉致敬 

他特将捐赠项目命名为 

“余先觉生命科学教育基金”

该基金每年支出400万元 

用于支持生命科学学院 

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 

人才引进项目以及学生奖助学金 

其中对被纳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信息数据库的本科生 

提供大学四年全额学费 

校友不愿透露姓名 

只说自己是余先觉先生的学生

关于这名校友的信息十分有限 

有知情人士表示 

他坚决不愿意留名,也不愿意宣传 

也并不是大企业家 

只说自己是余先觉先生的学生 

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小梅 

表示这位校友是余先觉先生的早期学生 

他在2021年11月份 

就联系了学校提出想捐赠 

限于匿名的要求 

邓小梅不方便透露更多捐赠者信息 

只是推测捐赠者应该在60岁以上 

是一位教师或科技工作者 

他将一生成果转化收入的大部分都捐赠出来了 

网友:这是最好的传承! 

“对母校与祖国的深情 

在珞珈山下一代代学子间传承” 

这笔匿名捐款和它背后的故事 

让网友纷纷竖起大拇指 

“武大校友给力” 

“这是最好的传承”

 

匿名资助贫困儿童的警察叔叔

 

一封感谢信

从南京一所高校

寄到了宿迁市沭阳县公安局

信中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女孩徐同学(化名)

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经历:

从11年前开始

每当她和同学们遇上难关时

总有一位“警察叔叔”及时伸出援手

不久前

徐同学从老校长口中

知道了“警察叔叔”的真实身份

专门来信致谢 

这封感谢信

向沭阳县公安局民警陈宇

持续了11年的资助

表达了谢意

信中,孩子们表示: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万分感谢您对我的资助

我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

将您的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有能力的时候常做好事

没能力的时候常存好心” 

 

——“金栗缘人”


每一年慈善捐赠 

他都会准时出现

每一次表彰会现场 

他却总是缺席

从2015年至今 

他始终坚守初心

默默行善不留名 

他,就是“金粟缘人”

问起“金粟缘人” 

海盐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们说: 

“是位很熟悉的老朋友了”

但问起他是谁

长什么模样 

大家却纷纷摇头

没人能说得清

“金粟缘人”说:

“有能力的时候常做好事 

没能力的时候常存好心” 

“我只不过是做了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捐款三年

只留下一张背影图

 

——“心为民”爷爷

 

3月4日一早

一位年过七旬,戴着口罩

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

径直走进新洲区慈善会办公室

送来4300元的捐款

慈善会工作人员一看 

原来又是

这位熟悉而又陌生的老爷爷! 

说熟悉

是因为这身衣着和声音

去年就出现在新洲慈善会办公室

陌生的是

新洲区慈善会不知道老人的信息

2021年3月5日

这位老人也是一大早出现在慈善会 

衣着朴实

执意要为孤儿捐钱

工作人员为这位老人开具捐赠发票 

询问姓名时

老人只留下三个字“心为民”

就拿起布包离开

今年3月4日

这位老人又是一大早赶来

一来就从背包里拿出一沓钱

问工作人员今年孤儿有多少人

会计说有43名

他马上把钱数好

递给工作人员说 

自己算了日子 

明天是学雷锋日 

今天来捐,很有意义

老人说

受恩不忘报、施恩不图报 

他当年就是受了别人的恩惠帮助 

一路走过来的

现在只是反哺 

这些事情微不足道


“不值一提”

“就是献个爱心”

 

——济南热心保安大叔


9月5日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9月6日又发生3.2级地震

泸定、雅安受灾严重

灾情也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济南一位保安大叔在知道四川的灾情后

匿名向雅安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元

交款人备注:

山东济南一位热心、保安大叔的心意

四川加油!

一起共渡难关

这位热心肠的保安大叔名叫张九和

今年63岁

在泉城路一门岗工作

月薪只有两千的他

因为牵挂四川的灾情 

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半个月的工资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九和第一次捐款了 

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

张九和便一直坚持做公益

不仅如此 

张九和还是爱心骑士联盟的一名志愿者

这些年来他跑遍了济南的各个地方 

帮助了很多人 

又飒又有爱心的骑士保安大叔 

为你点赞!


收件人“0402033095”

落款人“105140”


近日,湖北武汉的周先生

收到一封“匿名”感谢信

信件收件人一栏写着“0402033095”

落款人写着“105140”

这封信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男子捐献造血干细胞 

患者家长手写感谢信

原来

这封信源于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

周先生此前参与义务献血时

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6月下旬

工作人员告知他配型成功

在体检、签署承诺书、确定捐献日期等

一系列前期工作完成之后

经过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

周先生9月1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挽救了一名身患白血病的男孩

这封信就来自患者家长 

感谢信中,患者家长十多次提到

“感谢”和“感激”等词语

“我们全家对您的感激之情

无法用言语诉说”

“感谢!感谢!感谢……万分感谢!”

孩子被确诊为白血病后

家人本想用自己的骨髓进行移植

却都匹配不成功

直到匹配的骨髓捐赠者出现

一家人欣喜若狂

“您给了我儿子一次全新的生命

让我懂得了人间的温暖”

这串数字

是他们对彼此仅有的了解

由于供者和患者遵循“双盲原则”

双方不能见面,也不能互通身份信息

“0402033095”

是患者一家人对周先生仅有的了解

“对于没能当面对您表达感激

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而周先生也不知道男孩是谁

只知道在大约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下

自己和“105140”的骨髓配型成功

收到信后,周先生发布一条朋友圈

隔空回信

“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网友:这是最暖心的编号 

祝患者早日康复! 

这封一串数字给另一串数字的感谢信

令网友动容

大家为周先生点赞

并为男孩送上祝福

“这是一串充满温暖的幸运数字”

“早日康复,健康成长”

 

 

他们的名字虽被化名代替 

但这份温暖的约定从未缺席

无需打探他们是谁 

爱与善意最为动人


责编: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