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浙”十年!省委书记、省长共同解读
来源:浙江发布 发布时间:2022-08-31

8月30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浙江”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回答有关提问。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主持。

人民日报记者:社会各界对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非常关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浙江在共同富裕先行方面有哪些重大部署?

袁家军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精神的领悟,深化了对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探索。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擘画了浙江未来发展蓝图,其中,“共同富裕先行”是鲜明主题。我们对标对表中央部署,迭代升级共同富裕体系构架,以浙江先行为全国探路。通俗地讲,是答好五道考题。

一是围绕共同富裕为了什么,探索实现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共同富裕新目标。共同富裕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社会变革,我们突出打造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和社会全面进步高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今年重点是打造“三个一批”,即打造扩中提低、浙有善育、“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等一批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聚焦农业农村、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等领域先行突破,探索一批机制性制度性共富模式;聚焦破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新题,谋划一批重大改革方案。

二是围绕共同富裕形成什么,探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共同富裕,就是要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我们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推进产业能级、创新模式、数字赋能、数据价值、普惠共享“五个跃升”。激发创业创新创富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

三是围绕共同富裕解决难点重点问题,探索持续缩小“三大差距”新路径。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全省域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一县一策”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构建“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体系,探索山区海岛共同富裕新路子。高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四是围绕共同富裕改革破题,探索构建共富型制度政策新体系。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聚焦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探索共富型大社保体系、现代财税体制等。围绕探索人人都可成才体制机制,打造知识型社会。

五是围绕共同富裕依靠谁,探索完善党建统领共建共享新机制。我们重塑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关系,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鼓励先富带后富,完善社会力量举办社会事业政策机制,鼓励企业在办好自己的事基础上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竞争力更强、社会活力更足、人民生活更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浙江提出全面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加快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请问,浙江如何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让中等收入群体越来越大?

王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也要求浙江“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中,以“扩中”“提低”为突破性抓手,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实施“扩中”“提低”,浙江有基础,也有条件。截至2021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21年和37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全省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按三口之家计算)20万至60万元群体比例达30.6%。

我们深知,“扩中”“提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2月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明确了“8+9”的工作矩阵,从“共性”维度,提出促就业、激活力、拓渠道等8大路径;从“个性”层面,聚焦技术工人、新就业人员、低收入农户等9大重点群体。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万至6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45%,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持续抓好几件事:

一是打牢“一个基础”,就是摸清底数。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全省推广应用“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重点群体的收入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重点群体激励计划。

二是树立“一个导向”,就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殷殷嘱托,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确保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推动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素质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4.9%,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

三是健全“一个机制”,就是构建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特别是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让农民进城没有后顾之忧。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让知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四是强化“一个支撑”,就是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健康浙江,着力打造浙有善育、浙里康养品牌,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就学、就医、育儿、养老等负担,不断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每年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截至7月底,今年的21730个民生实事项目平均实施进度98.5%,完成率94%。今后,我们将继续滚动办好各类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五是兜住“一条底线”,就是强化民生托底保障。着眼养老保障统一规范、医疗保障提标提质、职业保障功能完善、救助保障立体精准、特殊群体保障能力提升,不断健全完善大社保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同时,积极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汇聚起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重要资讯】我们的“浙”十年!省委书记、省长共同解读

责编:史历